魏书武帝纪:“秋七月……遣于禁助曹仁击关羽。”魏书九曹仁传;“关羽攻樊,时汉水暴溢,于禁等七军皆没,禁降羽。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魏书十七张辽传:“关羽围曹仁於樊,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同书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又同书徐晃传:“复遣晃助曹仁讨关羽,屯宛。会汉水暴隘,于禁等没。羽围仁於樊,又围将军吕常於襄阳。”
蜀书六关羽传:“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汎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又吴书二吴主传:“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於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这些记载于不同国家不同人传记中的只言片语,给偶们凑出了一个大略上完整的樊城战过程。(这些材料瞧起来比较罗嗦,不过下边可能会用到,各位如果米有耐心,也可以直接先跳过,呆会再回来返工。)
唯一的一点区别是魏书中经常用“曹仁讨关羽”而另一些章节却直截了当的说“关羽攻曹仁”。一字之差。但偶们注意这一句“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於樊”,联系曹仁本传中说,“……复以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侯音以宛叛,略傍县众数千人,仁率诸军攻破音,斩其首,还屯樊,即拜征南将军。”可知其实曹仁老哥儿的据点一直在樊城的,也就是说,按于禁传中的“讨”字,曹仁是在自己家门口“讨伐”关羽的,因此这个“讨”多半是魏书中的讳词。
所以偶们可以简约的给这场战役列个顺序表:关羽攻曹仁于樊——于禁部增援——汉水暴溢,关羽击破于禁军,俘虏于禁跟三万兵,杀了庞德。——围曹仁于樊城,又围将军吕常于襄阳——曹操欲迁都,被司马懿跟蒋济劝止,于是拨十二军调徐晃临急增援——(大概是同时)十月,孙权遣使上书,以讨关羽自效。——曹操自洛阳亲自出兵,并且因为孙权的倒向,使得他可以调张辽,裴潜诸部会师摩陂。——吕蒙部掩袭江陵,公安,南郡,荆州被孙权军占领——关羽军破身死。
大略上就是如此,似乎很平常。实际上,这场历时长达半年之久的战争里,还曾经有过几个看似微小却影响极其深远的插曲。魏国篇
一,满宠沉白马。
第一批援军于禁部的全军覆没跟随之而来的山水,曾经使樊城的防守摇摇欲坠。“羽急攻樊城,樊城得水,往往崩坏,众皆失色。或谓仁曰:“今日之危,非力所支。可及羽围未合,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当此军心涣散之时,曹仁身边的满宠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