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不是我和命题对着干,可有疑问不写出来是真难受。诸葛亮掌握军政大权于一身后,只有五次北伐:第一次---建兴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第二次-----(六年)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第三次-----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复丞相。第四次----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第五次----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於渭南。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正史中只有诸葛亮五出祁山,第五次的时候与司马懿僵持一百多天后,诸葛亮病亡。所以哪里有第六次出祁山,莫非是魂魄来兮?另外就是第五次出祁山的细节,司马懿有没有陷入危机中呢?汉晋春秋曰:亮自至,数挑战。宣王亦表固请战。使卫尉辛毗持节以制之。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於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这里提到司马懿本就没有与蜀军大战的想法,但是不明白魏明帝的心意,于是上表请战,魏明帝也认为能够不战而胜才是上策,派遣辛毗宣读圣意,继续僵持等待蜀军退军。所以第五次出祁山,诸葛亮与司马懿就没有发生具体的战斗,而且东汉末年还没有上方谷这个地名。最后一次北伐诸葛亮死的太平淡,三国演义为了情节更好看,设计了第六次北伐,并且写了火烧上方谷这一幕,但是在三国演义中历来以能掐会算著称的诸葛亮,能算到东风,竟然连大雨都算不到了?情节太过相悖了。
接下来闲话说下蜀国的北伐吧。
历数诸葛亮的五次北伐,第一次三郡响应叛魏,结果诸葛亮任用刘备生前不看好的马谡,兵败街亭,前锋尽丧,诸葛亮掳走西县一千多户回了汉中,但是没有涉及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的结局,可是从后面四次北伐看到再没有一郡叛魏,不难推出这三郡应该是被屠灭了,第一次北伐诸葛亮不但损失了很多精锐,也伤害了西凉汉人对于汉的归属,“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当年提的隆中对是多么的可笑啊。第二次最大的战绩是斩杀了衔尾追来的王双,王双在三国演义中是虎威将军,是个杂号将军,可是第一次北伐的马谡是越嶲太守,丞相参军,是两千石的高官,两相无法相比。第三次收复了武都、阴平两郡,看起来好像是诸葛亮夺取了魏国两郡,但是其实武都郡、阴平郡原本就是蜀国的,三国志魏书十五张既传记载:“太祖将拔汉中守,恐刘备北取武都氐以逼关中,问既。既曰:“可劝使北出就谷以避贼,前至者厚其宠赏,则先者知利,后必慕之。”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说明武都、阴平二郡是魏国早已自动放弃的地方,既没有什么人口,更没有军队防守;武都、阴平二郡远离双方的基本防线,实际上对双方均没有多大作用。而且武都郡西面紧靠祁山,如果蜀军没有武都郡就出祁山的话,后路很容易被魏军掐断,北伐将士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武都、阴平至少是在第二次北伐前蜀军后撤时丢失的国土,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时让陈式攻打武都、阴平吸引郭淮救援部队,自己出建威意图断郭淮后路,围点打援消灭魏军在雍凉的主要兵团之一,但是被郭淮识破没有继续救援武都、阴平,选择坚守雍州防线,策略是正确的,所以第三次北伐蜀军其实最大的功绩是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两郡,既定的消灭郭淮军团的目标没有达到。第四次射杀了被司马懿逼迫无奈追击的张郃,曹真死后司马懿总管西凉兵马诸葛亮失利退还祁山,司马懿急于建立自己的威信,迫令张郃追击,魏略曰: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这里可以看出来一点,诸葛亮其实也不完全是粮尽才选择的退军,结合张郃传中“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郃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估计大半的原因还是魏军设下了口袋准备围歼蜀军,诸葛亮适时退军,否则张郃不会说围城必开出路,不给被围军队一条活路会激起他们的死志,拼死反击,这在冷兵器时代是大忌,司马懿偏偏让车骑将军张郃追击,导致张郃膝盖中箭,但是并没有当场射死,我们知道膝盖部位和坚固,血管保护的比较好,不易受伤大出血,应该是死于箭伤感染。第五次北伐其实也没有走祁山,而是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并且准备屯田与司马懿打持久战,但是几个月后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军营之中。
综述下来,诸葛亮的五次北伐,严格说来只有三次出祁山,但是功绩有多大呢?夺地-----短暂占领五丈原,诸葛亮死后蜀军撤退,五丈原复归魏军;杀敌----杀了王双和少量的追击骑兵,歼灭了武都、阴平的少量魏军士卒,射伤张郃导致张郃死亡以及少量的追击部队;战利品----西县千余户人口,极少量的魏军辎重(因为两次都是被魏军追击而不是围歼战)和马匹。损失有多少呢?第一次北伐后到第二次出散关前诸葛亮自省,汉晋春秋曰: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闻孙权破曹休,魏兵东下,关中虚弱。十一月,上言曰:……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五次北伐以第一次损失最大,后面几次都是僵持为主,没有大的战役,可就在第一次北伐中因为马谡的失误、诸葛亮的错误用人,导致损失了最宝贵的骑兵一千余人,这是数十年集合的蜀国精锐部队,一朝而丧,更是损失了包括赵云、阎芝在内的将领七十余人,其中赵云明确是病死的,阎芝可能是病死的,其他人很有可能是在第一次北伐时战死的;更加重大的损失是诸葛亮病故以及其后的政权之争导致大将魏延被杀,蜀军短时间内彻底没有了进攻的能力。总的来说诸葛亮的北伐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蜀汉只占有一州之地,内部却又党派林立,诸葛亮为首的荆襄派虽然占据上峰,也不得不以对外战争来转移内部消耗,平心而论,诸葛亮的北伐没有实际大的战果,不但丧失了数十年集合的精锐部队,而且连年的战争把富庶的益州拖入了泥潭,更重要的是除了荆襄派的人得到历练,其他派系被严重打压,人才培养造成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后期的蜀汉基本就是靠着有利地形维持不灭,你说姜维?若不是姜维改变魏延镇守汉中时的防守策略,钟会邓艾又怎么能够攻打进来!“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维建议,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结果一城破则能直驱剑阁,汉中尽丧,“锺会攻围汉、乐二城,遣别将进攻关口,蒋舒开城出降,傅佥格斗而死。会攻乐城,不能克,闻关口已下,长驱而前。维、化……与翼、厥合,皆退保剑阁以拒会。”或许姜维是有能力的,但是姜维的北伐进攻没有取得大的战绩,防守策略又有巨大的漏洞,在内部朝廷又不会自辩而选择带主力别屯,三大失误造成了蜀汉丢失了汉中,只能退守剑阁,而且做为大将军竟然不明察地理,反而让邓艾走阴平小道成功,又遇上一个志大才疏的诸葛瞻,放弃有理地形,非要带着长年没上过战场的禁卫军和邓艾的虎狼之师玩对对碰,结果可想而知,蜀国亡了!说姜维是罪魁祸首真不为过,诸葛瞻也是神助攻,邓艾轻松拿下一血,还偷了基地,蜀汉人才啊。
----------------------------------------------------------------------------------------------------------------------------------------------
说回命题,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也提到了以一州对抗魏国,是很难取胜的,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才有机会取胜。司马懿在曹真死后统管西面防守事宜,督张郃、费曜、戴陵、郭淮等,小说中的时间线,张郃已经死了,但是郭淮的能力也是非常大的,想想汉中之战中夏侯渊身死后,郭淮力挺张郃掌管所剩军队,避免了更大的溃败,又献计张郃放弃半渡而击的常用伎俩,改用撤后一些引蜀军来攻,刘备疑惑不敢进攻,成功拖到了曹操来援,再加上郭淮识破诸葛亮围点打援的计策以及建议司马懿驻兵北原、防守阳遂以致诸葛亮无功只能与司马懿僵持,郭淮能力并不弱于诸葛亮,只是手头兵力吃紧,又先后有曹真司马懿制衡,如果司马懿身死上方谷,魏军也不会马上大溃,在郭淮的聚集下,凭借手里的精锐骑兵,不难阻止诸葛亮前进的步伐,退一步讲,即便诸葛亮真的拿下凉州,诸葛亮只是拿下一个牧马地,不能马上组建骑兵,而且还很容易陷入数十万羌汉杂居的民族矛盾中,羌人易叛,即便是强大的魏国,也数次平叛,最近的一次就是郭淮得以升迁的战斗,“又破陇西名羌唐氾於枹罕,加建威将军。”而且马上诸葛亮就要病亡,又真的能守御凉州吗?杨仪、魏延权力之争又真的不会上演吗?所以并不看好蜀汉,蜀汉短时很难有更大的进步空间了。
乐趣网 卧龙吟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wly/
乐趣网 H5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卧龙吟
上一篇:历史的邂逅——卧龙随感四
下一篇:忆往昔峥嵘岁月——卧龙随感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