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希版的《三国》隆重登场,本人已经观看了一部分剧情,感觉有点意思。与旧版的《三国演义》相比起来,高版《三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从剧本创作上来看,旧版《三国演义》基本上是忠实于原著,未作重大调整或解构;高版《三国》据说是在《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参考了《三国志》,并未完全照搬《三国演义》小说剧情,与小说相比,在内容上作了幅度不小的调整和演绎,甚至在名字上都放弃了《三国演义》,直接命名为《三国》。从整体的感觉上来看,老版《三国》更接近于传统话剧,呈现出一派大气、正气景象,符合传统的主旋律的审美情趣;而高版的《三国》则颇有小剧场话剧的效果,贴近生活,以现代人的笔触来重新解读历史名著,具有鲜明的特色。从拍摄的内容上来看,旧版《三国演义》以文戏见长,诸多文戏鲜活地展示了三国时代的运筹帏幄的历史场景,而武戏的拍摄过于简单和抽象,特别是双方武将直接交手时大都是一招致命,没有那种大战三百回合的激烈和精彩场面,与读者、观众的心里预期有着巨大的落差;高版《三国》明显是注意到旧版的不足之处,在武戏方面着力颇多,更多地借鉴了诸多三国游戏中的场景和战斗场面,有游戏的感觉和精彩,而且拍摄出诸多的战斗阵型,与老版相比有着显著的提高,而在文戏方面也并不逊色于旧版,只是为了追求节奏,在一些剧情的交待上显得较为仓促,文戏最大的不足在于过于简单,没有了那种说书的跌荡起伏、悬念丛生的感觉,少了些许精神。从人物的刻划上来看,旧版的《三国演义》基本上按照小说的形象来塑造,除了曹操之外;而高版的《三国》则更多借用了近几年来风靡一时的易中天的《三国》观,与小说的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差异,从已经出场过的吕布、刘备、曹操等形象都有着明显个性特点。从演员的选择上,旧版《三国演义》的主创人员,选择了话剧类型的演员,在表演上遵循着固有表演程式,中规中矩;而高版的《三国》选择的主创演员,陈建斌、于和伟、陆毅、何润东、陈好等人都是近几年影视领域比较活跃的面孔,在表演风格上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考验着导演的功力和调和能力,从已经看过的剧集来评价,感觉整体上还是比较和谐,尚称得上是佳品。
总之,个人对高版《三国》基本上持肯定的态度,相当一部分网友也抛出大量的板砖,砸得高希希先生坐不住,从刚开播时“10年内无人敢重拍《三国》”的气定神闲,到现在暴怒,也反映名著的改编本来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那么到底怎么样看名著改编?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是因人而异,不一而足。中国人的习惯奉名著为经典,感觉是增一字太繁,缩一字太简,这恐怕本身就不符合经典形成的规律性。殊不知我们的《三国演义》的最终形成也是多少代人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通过民间不断的演绎、编排、补充、丰富而形成的。那么这种带有民间色彩的文学创造应该是不会停止的,在新的时代应该也允许我们对名著进行新的创作和解读,当然我们现代社会,我们有新的文学表现形式,不会对名著本身进行大幅修改和解构,会运用新的表现形式来解读名著,这是我们时代的优势,也让我们具备了原汁原味保护名著的条件。在文学表现形式相对单一的时代里,我们甚至都无法追寻《三国演义》的演变过程,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现在看到的《三国演义》是在不断的变化中成熟起来,因此我们对于经典应该要有更加开放的心态,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我们既然能够接受一个本不存在的貂婵,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她与吕布的缠绵爱情?
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泱泱大国的中华大地该有多少《三国》?作为一件文艺作品,他首先是要迎合社会大众还是展示个性特点,这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统一的国度,虽然是多民族,但是汉族却是社会主体,中华文化的主体是汉族文化,是儒家文化,具有很强的同化能力、向心能力和集体意思,因此我们在文化的审美意识上强调的是社会的共同认同,并不主张个性的张扬,我们的团体操在世界上也是一流的,同样的我们的文学艺术的批判上也是倾向于集体的认同。但这种局面在改革开放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的思想意识已是相当活跃,特别是在当下,尤其是80后、90后的群体中,自主意识已是相当浓厚,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艺术多样化的局面正在萌芽,作为艺术家群体也敢于个性,也在追求个性。《三国》作为一部作品,归根结底也需要展示导演个人的审判情趣和价值取向。但是我们国家的价值取向又是具有很高的统一性。这二者就是《三国》毁誉参半的根本原因。
作为艺术家群体本身需要个性,作为一名普通观众,同样也有自身的个性。这在选择欣赏作品和对作品欣赏时都有着不同角度和判断。作为个人而言,感觉到对艺术的欣赏需要二个宽容,一是对艺术家的宽容,允许他们展示自身的艺术取向、价值倾向、审美品味和个人风格;另一个就是允许文艺批评的宽容,,每个人都是文艺批评家,就电视剧而言,就一部作品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大度接受批评;允许每个人用遥控器投票。
因此,每个人对一个作品的理解和角度都是不同的。个人对《三国演义》的理解希望是与职场生活联系起来。最近一部《杜拉拉升职记》的电影正在火热上映,人们对有关职场生活的艺术作品往往都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和追捧。甚至是无关职场方面的艺术作品,却也能被社会解读出职场因素。去年上映的《潜伏》出人意料的大火,人们关注的不是电视剧情本身,而是从中读出职场的种种生活和职场斗争,感同身受,有好事者从中整理出职场经典并集之成册。本人水平浅陋,但也有此心,《三国》之中的职场智慧应该远胜于《潜伏》,随便拾一两片即为唐砖汉瓦,皆为无价之宝,这也是吾辈村夫走卒之流也敢笔文弄墨的原因。至于文章出来之后,会是个什么样子的,本人只能本着“谁的孩子谁不爱的心情”来看这件事情
乐趣网 卧龙吟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wly/
乐趣网 H5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卧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