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吟是一个依据三国历史人物和故事,而设计的一款策略性游戏,三国历史上的大部分人物都被搬到了这里面,因此玩过卧龙吟的玩家都会发现游戏中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在三国历史上越是政治才华和谋略才华横溢或者武艺超群的人,那么他在卧龙吟里的技能就会相对比较牛。
例如曹操,郭嘉,张辽,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孙权,周瑜,孙策等等许多人物,这些人物都是曾经三国里的风云人物,自然他们在卧龙吟里也都是神将,这个特点在我讲《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一文中已经提过,这里不在多说,下面我们来说下卧龙吟设计中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
我相信玩过几个月的卧龙吟玩家,都会发现许多武将的技能名称也是有根据的,它们并不是卧龙吟的策划们随便乱起的,他们的来源一般都和武将身上发生的故事有着联系,这种联系或深或浅,或明或暗,或隐或显,只要细细品味,定能发现其中的寓意。
例如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家喻户晓,卧龙吟策划们便把诸葛亮的初始技能名称设计为东风,有小项羽之称的江东小霸王孙策,他的初始技能名称设计为霸王,还有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吕布,他的初始技能名称设计为无双,取意为天下无双的意思,像这些大家比较熟悉的历史人物,大家对他们的技能名称设计也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还有一些人物虽然大家也比较熟悉,但是对于他们的技能名称就有些不那么认同了,比如今天要说的主人公,蜀国最后一位会打仗的将军——魏延。
我们先来看看蜀国的魏延,在卧龙吟中的初始定位,在来讲讲发生在这位蜀国名将身上的故事和他的技能名称有着怎么的联系,等我讲完这个故事,或许你就会明白魏延的技能名称为何是横祸。
魏延——
职业:雄狮
技能:横祸
三围:83.92.66
成长:2.3 2.6 1.7
先不说魏延的技能怎么样,我们先从卧龙吟中魏延的三围和成长看,魏延是一个武力很好的武将,智力也不算太低,比卧龙吟中的张飞,马超,张苞都高,魏延的统率能力也很强大,应该算是能打能抗了,因此我感觉从三围和成长上看,卧龙吟的这种设计是比较符合历史的。
历史上的魏延——
别名:文长
成就:镇守汉中
击败郭淮,费瑶
官职: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
蜀国五虎将去世后,武将里就数魏延会打仗了,跟随诸葛亮挥师北伐,历经无数战役,功勋显著,威名远扬,那么就是这样一位蜀国名将,到最后却被诛灭三族,你说冤不冤呢,可能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会说魏延谋反,被诛三族,有什么好冤的,谋反诛九族的也有,魏延这惩罚还是轻的呢,要是我是皇帝肯定诛他九族,他一点也不冤,如果你这样认为,我想那你就错了,请看下面的故事。
我们就先从魏延谋反这件事讲起,说起来魏延谋反这件事,不少人都相当熟悉。因为大部分人不喜欢读史书,都喜欢看《三国演义》,而在《三国演义》里恰有一段是关于魏延之死的,那写的是相当精彩,说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算到自己死后,魏延会谋反,因此诸葛亮死前设计好计策,魏延刚要起兵,就被斩杀,从文学的角度看很是精彩,因此深入人心。但如果以为那是历史,先不说魏延了,就是诸葛亮也会觉得自己甚是冤枉,为什么如此说呢?我们不妨先看看史书上怎么讲,再来继续讨论。
据《三国志·魏延传》,事情是这样的: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病重时,他招来长史杨仪,司马费神,护军姜维等人,交代自己死后的撤军部署,命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如果魏延不服从命令,就不管他,部队自行出发。诸葛亮去世后,魏延果然不听指挥,并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大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勤,作断后将乎!”。这句话翻译出来就是:丞相虽然去世了,我魏延却还活着,还可以继续和魏军作战嘛,为什么要因为一个人的去世而耽误国家大事呢,再说了,我魏延是什么人,要听他杨仪指挥,为他断后。
从上面这段话中来看,诸葛亮并没有设计斩杀魏延,说诸葛亮设计杀了魏延,《三国演义》确实冤枉了诸葛亮,而魏延当时也并没有打算谋反的意思,顶多就只是想继续北伐,不服杨仪而已,怎么就被杀了呢?我们再来看看后面发生的故事,魏延不服从命令,杨仪等人就撇下了魏延自行撤退,怒不可遏的魏延抢先在杨仪前面率领部队先行回国,并且上表朝廷,宣称杨仪谋反,而杨仪也上表了朝廷宣告魏延谋反,都说对方谋反,刘禅当然难辨真假,就去询问董允,蒋琬等人,这一问不打紧,几乎所有人都说杨仪不会谋反,竟没一个同情魏延的,后来魏延就因此被杀,并被杨仪诛了三族,一代名将就此走完一生,没有战死沙场,马革裹尸,却死于自己人之手,怎能不让人叹息!
那么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呢?魏延之死真的就是因为谋反吗?如果不是,那他的死又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是他罪有应得还是飞来的横祸?让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回看三国,以现代的视角寻找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看看魏延到底有没有反蜀的理由。
其一:正如刘备一生只惧怕曹操一样,司马懿也只怕诸葛亮,当诸葛亮去世时,如果魏延叛变投敌反戈一击,蜀国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至少死的不会是魏延了,多半是杨仪,但魏延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抢先南行,朝汉中跑,这说明魏延并不想降魏,在者以魏延当时的实力和能耐,魏延想自立山头,怕是不可能的,魏延自己也不会有这个非分之想,他要谋反,只可能叛汉降魏,但他没有没有这样做,所以说魏延谋反不何逻辑,更没有道理。
不过魏延当时南下,抢先回到汉中,并告杨仪谋反,还是有原因的,据《三国志·魏延传》说,魏延这个人善待将士,勇猛过人,又生性矜持高傲,当时所有人都让他三分,只有杨仪不买帐,一来二去,这矛盾就积深了,以至于后来水火不容,都想除掉对方,诸葛亮把后事交代于杨仪,让魏延为杨仪等人断后,魏延当然不服了,魏延估计就想杀掉杨仪,回到汉中告杨仪谋反,这杨仪也想除掉魏延,也告魏延谋反,俩人相争,必有一死,最后魏延虽然死了,但和谋反并无关系。
其二:清代乾隆朝修编的《南郑县志》认为,在汉中城北门外的石马坡遗址,很可能就是蜀汉朝廷“以礼收葬”魏延之墓。为什么以礼收葬呢?估计事后蒋琬等人也发现“魏延谋反是冤案”。在加上魏延是宿将,又有战功,当然应该“追述前劳”,以礼后葬。这也就等于是为魏延平反昭雪了。
虽然这也是猜测,不过我认为十有八九那个墓就是魏延的,为何如此说呢,大家都知道,《南郑县志》是一本由乾隆主持编撰的官方记载,尽管官方的也不全是真的,因为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是绝对要比那些野史可靠多了,在加上清朝是满族,评价汉族人物历史,不会带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不像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极力推崇刘皇叔,因此,我认为《南郑县志》还是比较可靠的。
其三:按照常理,如果魏延当真谋反,或者蜀汉政权确实认为他谋反,那么,杨仪这个平叛有功的大英雄,在回朝之后是应该得到重赏的,那么实际上呢?杨仪只被封了个有职无权的中军师,手下一个兵都没有,实际上处于闲置状态,接替诸葛亮的是资历,才能和贡献都不如杨仪的蒋琬。
因此杨仪后来满腹牢骚,怨气冲天,《三国志·杨仪传》的说法是“冤愤形于声色,叹咤之音发于五内”。终于有一天说话出格了,被人密报朝廷,结果杨仪被废为平民,流放嘉郡。杨仪到了嘉郡,更愤怒了,又上书诽谤朝廷,出言不逊,于是朝廷下令将其逮捕入狱。最后杨仪在狱中自杀了,老婆孩子则回到了蜀郡,其时距离魏延被杀也就一年半载,蜀汉朝廷如果当真曾经为魏延平反,我想大约就在此时,这亦可佐证魏延谋反是假。
那么当初为何董允,蒋琬等人认为杨仪不会谋反,而魏延却可能谋反,大家都知道,当诸葛亮去世时,杨仪是长史,长史是文官,而杨仪又是执行诸葛亮的命令,没有理由去谋反呢,也没有能力去谋反,再说杨仪并无谋反的迹象?而魏延却不同,诸葛亮去世时,魏延身为将军,手里握有一定的兵权,要是说魏延谋反,那肯定有人信。
而且魏延当时又有几个举动,很是可疑,第一,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战争年代,不服从统帅命令,自作主张,就难免谋反嫌疑。第二,掉转枪头,挥师南下,还是擅自行动的,谁知道你要干什么?第三,北伐大军,本为一体,单独行动也就罢了,回来又告一个文官谋反,这不能不让人猜测,魏延想干嘛呢?所以董允,蒋琬等人的怀疑是有道理的,至少魏延自己是有一部分责任的。
那么对于魏延之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你虽无谋反之心,却让人家感觉有谋反之意,说你谋反确实冤枉了你,说你冤枉,也不尽然,因为毕竟你当时是和杨仪两虎相争,必然会有一死一伤的,不过魏延的失败不是败给了杨仪,而是他想不到朝廷这边人的想法,朝廷就是魏延飞来的横祸,是你挡也挡不住的。最终魏延被诛三族,杨仪不久也死在狱中,可悲可叹更可笑,权利害死了多少人啊!
听完这个故事,你认为卧龙吟里对魏延的技能名称设计是不是觉得也挺合理呢?至少我个人感觉有些道理,还是那句话,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家之言,个人看法!
乐趣网 卧龙吟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wly/
乐趣网 H5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卧龙吟
上一篇:逆境中的蜀国新手可参考
下一篇:心态V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