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政治旋涡
嵇康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至高贵乡公景元四年(公元263年)被杀,在世仅40年。当时玄学兴起,玄学思潮对嵇康的人生理想、精神世界影响很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思想界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士人以往信奉的儒家的人生理想、行为规范失去吸引力,任情而行成为风尚。嵇康受庄子思想影响很深,庄子追求的道的境界也是嵇康所追求的。这种追求贯穿了他的一生,并在他的举手投足间挥洒得淋漓尽致。《世说新语》描述他的容貌:“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云:“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巍峨若玉山之将崩。”
如果嵇康只是风流倜傥、与世无争,也就没有了他的人生悲剧,但不幸的是他太过认真,太过切实,不会矫俗,不懂伪饰。嵇康最著名的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他对荣华富贵和仕途有着本能的厌恶。嵇康“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感情太过浓烈,常常难以控制自己,对与自己道不同的人傲然蔑视。朝中权贵钟会闻名造访,他“箕踞而对,不为之礼”。山涛荐他任吏部郎,与他的理想背离,他竟愤然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他对越名教而任自然很执著,分毫不爽地执行,对伪势也毫不留情地指责。嵇康身处政治斗争的中心,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十分敏感。他见老朋友阮籍、山涛皆先后辞官归隐,也辞官不做。这是嵇康寓居山阳的原因之一。
探求养生之道
嵇康喜养生之术,认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得。至于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伦可及(《晋书·本传》)。”他曾著《养生论》、《答向子期难养生论》,阐述养生的道理。他认为神仙不是寻常人物所能学的,所以常人也就不可能长生不死,但如果注重养生,则千年可期。他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正是出于这种认识,嵇康“常修养性服食之事”。
京城是政治斗争的中心和是非丛生之地,在那里很难真正做到“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所以嵇康选择了离神仙栖身之地苏门山(今鹤壁市鹤山区姬家山乡沙锅窑村附近的五岩山,古称苏门山)很近的山阳。在当时的传说中,苏门山经常有世外高人出没,最为有名者是孙登和王烈。寓居山阳后,嵇康时常外出采药,有幸遇到了孙登和王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