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之战时,孙权率军来到,曹军只有七千人,将士震恐。曹操曾经留给护军薛悌一封锦囊,指示到敌人来临的时候再打开看。等到孙权军到,诸将集会,大家打开一看,曹操写着:“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一共才七千守军,可是曹操却要求张辽和李典出战,乐进率领本部人马守卫,连护军薛悌也不能够参战。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知道曹操是什么意思。大敌当前,曹操竟然命令分兵出战,不是自取灭亡吗?
诸位将领议论纷纷,有人提议不如坚守,等待曹操大军救援。一时之间大家纷纷赞同,大家都对曹操的命令表示怀疑。
此时作为前敌总指挥的张辽发话了,张辽的说话非常有艺术,他这么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曹公还在汉中征讨张鲁,等到救兵来到合肥,我们早就被攻破了。于是曹公的教令指示我们,要在敌人大军没有集结之前主动出击,打击敌人的气势,安定众人的心思,这样才可能守住合肥。
张辽在维护曹操。曹操的教令确实存在严重的问题,仅仅有七千人,还要分兵,那不是送死吗?可是否定曹操的教令即便最后守住了合肥也必然惹恼曹操,万一失守更是罪无可恕。于是张辽首先表态拥护曹操的教令,并提出了自己相对合理的理解。确实,在当时的环境下,单纯的守卫也未必能够保住合肥,只有主动出击打击敌人,才有一线生机。
那曹操究竟有没有张辽说的这层意思,是不是真的就有这样的预见性呢?
我看不是。首先说,曹操很厉害,不过哪里能够预知未来。曹操之所以率领大军征讨张鲁,而只留下七千人驻守合肥,有他自己的考量。
在公元214年,也就是逍遥津之战的前一年,曹操曾经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东吴,夺取了东吴的江西大营,取得了不小的胜利,虽然最后因为春水上涨,无法短时间攻克曹操明智的选择了撤退。但是曹操满以为这一战必然让孙权有所畏惧,采取守势,即便是出兵,也只会做小股的骚扰。正是出于这样一个预判,曹操才会把主力放到攻打张鲁上。
可没想到孙权就是看到曹操攻打张鲁,甚至可能进一步攻打益州的刘备,曹军主力势必陷入苦战,无法及时救援江南,于是才倾国大战,进攻合肥。
张辽的这一番解释,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伟岸,英明领袖的光环更加耀眼了。难怪曹操在后来视察合肥,走到张辽作战故地,会啧啧称赞,感叹不已了。只因曹操自己也没想到张辽竟然把自己的教令发挥的如此出色,估计曹操心中感动中也会有一丝惭愧吧。
最后曹操下达命令封张辽为征东将军,给张辽增兵,同时留下许多军队驻扎合肥。曹操的命令其实恰恰说明了他当初的教令的错误。曹操的伟大,张辽出力不少。对于这样的张辽,曹操怎么会不感动,不以为心腹呢?
乐趣网 卧龙吟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wly/
乐趣网 H5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卧龙吟
上一篇:三国时期日本女王卑弥呼
下一篇:被误读的乱世英雄曹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