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雄并起,群英荟萃的三国人物中,张昭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他辅佐孙策,孙权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长而有谋,才冠当世。
罗贯中在他的<三国演义>一书中写道,孙策临终时曾经留下这样的话交给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世不决问周瑜”。能和名满天下的周郎相提并论,张昭也决不会是等闲之辈。但自孙权登基当政之后,以为长史,待以师礼,张昭却没有什么大的建树,这倒是一件很奇怪的事。
在吴国设置丞相之初,大家都认为这职位非张昭莫属。后来丞相职位出现空缺,百官再次推举他,孙权始终没有答应。是他不具备统率百官的才能吗?孙权可没有这样说过,而是很为老臣着想:“做丞相是很烦人的,职位虽然高,但担子也重,让张公担任这个职位,并不是真正优待他。”这个逻辑是很独特的,孙权的话虽然非常中听委婉,但说白了其实也就是一句:“到一边歇着去吧您。”张昭心中大概也是有苦说不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
拿张昭和荣登相位的顾雍来做一番比较,也许对张昭为什么当不了丞相,能找出点原因来。顾雍的资历比张昭浅,却能担任吴国的丞相十九年。他最大的优点是沉默寡言,提干封后就像没这么一回事,对家里人也不说一声。对于军国大事的是非得失,更是“自非见面,口未尚言”。孙权曾经表扬他:“顾君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必然说中。”也许是觉得自己受了托孤之重任吧?张昭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哪怕是不成熟的意见,也急于发表,本意是想供主子参考,然而言多必失,果然就有说错的地方。他曾在背后议论鲁肃“年少粗疏”甘宁建议孙权攻打黄祖,他也当面提出责难,怕战事不利引起内乱,结果一战而平,证明他的担心是多余的。这样的失误一多,难免在头儿那里留下不好的印象。胸无城府,口无遮拦,是张昭做不了丞相的原因之一。
对上不恭,不善逢迎,是张昭做不了丞相的原因第二。顾雍有什么想法或者是建议,总是私下里和孙权说,被采纳了就归功于上面,不采纳也不透露半个字。孙权有事派人征求意见,他如果同意,就和来人反复探讨并好酒好菜招待。不同意则“默默无闻言,无所设施”,来人回去一汇报,孙权就决定再考虑考虑。能处处注意维护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尊严,这样识趣省事的部下,做领导的谁不喜欢?而张昭却很有点“寿星老儿卖娘,倚老卖给老”的臭架子,张口一个“老臣”,闭口一声“太后”,发表意见时“辞气壮厉,义形于色”,还经常当面顶撞孙权。有一回君臣二人在朝庭上争执起来,张昭寸步不让。孙权觉得一国之君的面子上过不去,手按剑柄说:“我尊敬你已经够可以了,你却几回在大伙面前扫我的面子,我老是害怕自己铸错事。”言下之意就是我恨不得杀了你。张昭回家以后便托病不出,孙权更生气了,派人用土把他家的门堵上。张昭“以土还土”,在里面又加封了一道。几个月以后孙权发现自己错了,几次派人慰问张昭以表示自己的歉意,但他就是不肯借着梯子下楼,非把老谱儿摆足摆够。孙权就学起了晋文公,在门口放火想吓他出来,还是没有奏效。孙权没有法子可想,就“程门立雪”,呆在门口不走了。张昭的几个儿子扶老爷子起来,孙权用车子“载以还宫”,并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老头子才算消了气。脾气这么倔,别说是一言九鼎的皇帝,就是换了现在,哪个领导能吃得消?
为人矜持,过于清高,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是张昭做不了臣相的原因之三。孙权在武昌临钓台钦酒,喝得大醉,让人往群臣身上波水,说:“今天只有醉倒在台子上,才可以不喝。”张昭“正色不语,出外,车中坐”。孙权问:“不过是找找乐子罢了,张公你为什么生气呢?”张昭说:“从前商纣造起糟酒池,从黄昏一直喝到天亮,当时他也引以为荣,不认为是什么坏事。”孙权听了默默无语,面有惭色,只好败兴地宣布罢宴。有一次同样是君臣宴会,孙权亲自行酒,虞翻装醉爬在地上不让倒酒,孙权就气得想杀了他,总算张昭有威信,孙权没让他太难堪,但心里不痛快是肯定有的。
如果张昭能随和一些,灵活一些,在领导“与民同乐”时积极配合一些,只要让领导放心开心,同事们快活称心,当那个劳什子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想来不会是一件难事。
乐趣网 傲视天地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astd/
乐趣网 H5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傲视天地
上一篇:诸葛亮的三大军事战术
下一篇:鲁肃的政治头脑和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