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城北2公里陈庄村西,有一处名胜古迹,名曰“八龙冢”,当地人亦称“八柏冢”。据史载,此处即为东汉末期朗陵侯相荀淑墓冢。荀淑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旉)均为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名士,人称“八龙”。荀彧,就是这“八龙”之一荀绲的儿子。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之一,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荀彧不仅出身于名门望族,而且少有才名。当时的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后,即大为惊异,称其为:“王佐才也。”荀彧刚就业的时候,也是选择了当时最大的老板袁绍。不过时间不长,荀彧就看出袁绍难成大事,当机立断跳槽到了相对弱小的曹操集团。对于荀彧的加盟,曹操大喜过望,说他是“吾之子房也”。子房就是张良,汉高祖刘邦手下重要的谋士。曹操说荀彧是他的“子房”,可我倒认为,荀彧不仅是张良,在曹操的麾下,他其实身兼“子房”和“萧何”两个角色的。
曹操刚起步创业之时,正值董卓威武天下、横行无忌之际。可富有政治远见的荀彧却对曹操说:“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形势的发展果如荀彧之言,董卓后来死于非命,身败名裂。后来,曹操又在荀彧的谋划下攻取兖州、徐州,击败陶谦、张邈、张绣等割据势力,擒杀一代枭雄吕布。
最能表现荀彧远见卓识的,是荀彧建议曹操迎汉献帝到许昌和官渡之战这两件大事。对于迎驾汉献帝,当时很多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那样做是自缚手脚。实践证明,荀彧的建议是正确的。
官渡之战进行到僵持状态时,曹操曾经一度丧失了胜利的信心,打算退兵。紧要关头,荀彧给曹操写信说:“今军食虽少,未若楚、汉在荥阳、成皋间也。是时刘、项莫肯先退,先退者势屈也。公以十分居一之众,画地而守之,扼其喉而不得进,已半年矣。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继续坚守待机。不久,袁绍的谋士许攸家人犯法入狱,许攸怒而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曹操遂以奇兵袭乌巢,一举击败袁绍。
荀彧很少随军出征,而是“居中持重”。曹操在外征战,军国之事大都由荀彧调度筹划。曹操对荀彧很信任也很倚重。建安八年,曹操上表,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正在担任尚书令的荀彧看到了曹操的表文,非常谦虚,认为自己没有战功,把表压了下来。为此,曹操写信给他说:“同你共事以来,你帮助纠谬辅政,荐举人才,提出计策,周密谋划,做得已很多了。立功不一定都靠作战,希望你不要推让。”荀彧这才接受万岁亭侯的封爵。
可曹操随着力量的增强,个人野心也逐渐膨胀。荀彧是希望曹操能做周公,可曹操却希望自己成为周文王,这样他和荀彧原本共有的政治目标也就没有了。俗话说,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失去了合作的基础,曹操和荀彧的“蜜月期”也就宣告结束了。
曹操的政治野心初露端倪的时候,游走于汉与曹之间,荀彧的内心不仅矛盾,而且痛苦。但此时,两人还能维持表面的相安无事。建安十七年,曹操欲晋爵魏公、加封九锡。这是曹操公开打出自己的政治目标,也是逼迫荀彧表态的“测风仪”。荀彧义无反顾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立场,说:“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和荀彧至此公开决裂。
关于荀彧之死,又是一段千古公案。《三国志》载:建安十七年,曹操征孙权,上表命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到达以后,曹操趁机把他留在军中。曹操军至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不久忧虑而死,时年50岁。而《三国演义》和其他野史的说法是:曹操赠送食物给荀彧,荀彧打开食器,见器中空无一物,明白是曹操想让自己死,因此服毒自尽。荀彧死后,谥敬侯。第二年,曹操进封魏公,又3年后,晋爵为王,一切仪仗已与天子无异。
曹操是曹魏王朝的实际缔造者。曹操姓汉的时候,是荀彧的领导和盟友。当曹操姓魏的时候,就变成了荀彧的敌人。荀彧宁愿做东汉王朝的殉葬者,也不愿成为曹魏王朝的开国功臣。司马光对他的评价是:“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
乐趣网 傲视天地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astd/
乐趣网 H5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傲视天地
上一篇:袁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下一篇:才子多走一步就成蠢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