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鲁家族中最有影响力的应该是张陵(34~156),也就是张道陵,之所以叫张道陵是因为晋人喜欢在所谓的得道之士名字中加个道字以显示其与众不同,其子张衡,其孙张鲁。祖孙三代,世人称为“三张”;道内则称“三师”:张陵称“天师”,张衡称“嗣师”,张鲁称“系师”。张衡事迹未见记载,张鲁《三国志》有传,是五斗米道的重要建设者。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是在汉顺帝年间(126—144)。后汉书和三国志中均有相关记载。相传张陵当初在鹤鸣山学道,遇到神仙传授给他《天宫章本》一千两百卷及“三天正法”,并命其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于是豁然贯通,自成一家。呵呵,这几乎是中国宗教开山的一贯套路,千篇一律且乐之不倦,也是异数。(呵呵,我又想到了张良桥下履的故事,可见中国先贤在这种事情上,实在是没什么创造力和想象力:P)追溯其源,五斗米道和当时的另一大教太平道应该是同出自黄老道,且都以偶像崇拜和方术为其特征。但巴蜀地区本来就是一个巫道盛行之地,因此五斗米教的祭礼色彩就更浓厚一些。
五斗米教最初的经典是《道德经》,其实我觉得当时张陵所能拿来用做经典的,也只有一些老庄之道,还有以前那些炼丹方士留下的一些东东,或者干脆从《太平青领书》中抄袭。很多所谓的经典,都是后人伪借或假托。毕竟道教的传播和流传历史上几毁几禁,道教流传下来的经典中又掺杂着很多夸大和迷信,不可尽信,于是现在我们只能从史籍的一些片段中来推断了。这个工作浩大繁杂,呵呵,洒家做不了也不想做。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那时五斗米教的经典有传说得自天授的《天宫章本》,传说张陵制造的《灵宝经》,还有疑是《太平经》的《太平洞极经》,另外还有一本《黄书》,传说是老子授给张陵的,因其书中的符文以黄色书写而得名,讲的是男女合修之道,在当时五斗米教徒也不敢公开宣传,算是秘典,呵呵。
张鲁家族兴起于乱世,乱世的一个特征就是屯米往往比藏金有价值,五斗米教的这种纳米入教的做法,无疑迅速地为自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动乱的年代, 再没有比批着宗教外衣的野心更能蛊惑人心了。从黄巾起义到太平天国的兴起,从十字军东征到纳粹第三帝国的坐大,古今中外,莫不如是。同样,宗教力量也成了野心的催化剂。张鲁家族生活在汉末的乱世,前有大贤良师张角的功败垂成,后有巴蜀地区传统巫道力量的支持,坐拥山川之险,盈仓之财,要是再没有野心,那倒反而成了笑话。
张鲁的母亲是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外交家??),她的经历,肯定能写一本非常香艳的色情小说。要是没有她的努力,张鲁能否混到后来的地位,肯定要打一个问号。当时的情况是“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阴图异计。张鲁母始以鬼道,又有少容,常往来焉家,故焉遣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阁,杀害汉使。焉上书言米贼断道,不得复通,又托他事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书中明显的提到了张鲁之母利用姿色结好权贵,呵呵,又遇到刘焉这个野心家正蠢蠢欲动,于是两家一拍即合,张鲁也得到了“督义司马”这个官衔。
但是刘焉肯定没有料到张鲁也是个野心家,他才一死,张鲁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璋,字季玉,既袭焉位。而张鲁稍骄恣,不承顺璋,璋杀鲁母及弟,遂为仇敌。璋累遣庞羲等攻鲁,[数为]所破。鲁部曲多在巴西,故以羲为巴西太守,领兵御鲁。”刘璋大怒之下杀了张鲁之母及其家室,于是两家的深仇大恨就算是结上了。
张鲁的传教中心是阳平治(在今四川彭县)、鹿堂治(在今四川绵竹)、鹤鸣治(在今成都市大邑),他前后设了二十四个传教点,称“二十四治”。当时的东汉政府自顾不暇,无力征讨,只好命张鲁为镇南中郎将,领汉宁太守。于是,张鲁这个集政权、教权首领的双重身份就算是坐稳了。在汉朝末年的动荡局势下,他管辖的巴、汉反而成了比较安定的地区。五斗米道之所以能在那里得到较大发展,与这种政治环境不无关系。张鲁统治汉中近三十年,也是五斗米道在政教合一的特殊组织形式下兴旺发达的第一个发展阶段。直至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攻汉中,张鲁降曹,这一发展阶段才告结束。
张鲁政权是覆灭了,但巴蜀地区的五斗米道却未被消灭,而且反而随着张鲁及其部曲的北迁,又把五斗米道传播到中国北方。史载,张鲁投降后,曹操将他和家属带回北方,令居邺城,并封张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邑五万,其五子也封侯,并让自己的子女与张鲁的子女互为婚配,结为姻亲。当时被迫北迁的当然不止张鲁一家,《三国志·张既传》载,张鲁降后,“太祖(曹操)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而且北迁汉中民不止一次,继曹操那次之后,杜袭留督汉中军事时,又“开导”汉中百姓“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张鲁及大批汉中教民被迫北迁到三辅地区(长安、洛阳、邺)之后,他们利用曹魏政权的宽待政策,在它实行限制、利用的宗教政策夹缝中,或明或暗地向社会下层和上层传播五斗米道。(呵呵,那本《黄书》估计就是那时五斗米教结交权贵的利器。)此后,五斗米道虽面临若干严重问题,但却继续向民间和上层社会发展,并从巴蜀的狭小范围传播到北方及江南广大地区。至东晋时,五斗米道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许多豪门士族中有了信徒,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世家,如琅邪王氏、孙氏,陈郡谢氏、殷氏,高平郗氏,会稽孔氏,义兴周氏,丹阳许氏、葛氏、陶氏,东海鲍氏等。连当时的大家王羲之也对之笃信不疑。《晋书·王羲之传》:“王氏世事张氏五斗米道,凝之弥笃。”。
由此可见,张鲁政权覆亡后,五斗米道不仅没有灭亡,反而从巴蜀发展到北方、南方,成为全国性的大教派。其中在南北朝初年,世家大族出身的寇谦之和陆修静,分别在北方和南方对五斗米教进行整顿和改造,使之发展成南北两宗。隋统一后,南北两宗又合而为一。唐代中后期,张陵子孙在江西龙虎山续传五斗米教,逐渐形成传播中心,世称龙虎宗或天师道。再后来蒋介石又把张天师带到了台湾。呵呵,估计张鲁自己也没想到,他一手创建的五斗米教居然可以如此流传千古,直到今天仍是香火不断,也是异数:)
乐趣网 傲视天地 官方网站: http://www.lequ.com/astd/
乐趣网 H5游戏平台: http://www.lequ.com/
玩游戏,找乐子,就上乐趣网!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收藏乐趣网傲视天地